受疫情影响,2020年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变化?
预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生产经营造成短期影响,疫情缓解后行业景气有望快速回升。部分行业专家对媒体表示:
1、疫情会推高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疫情稳定后,影响随之消失;
2、二三月份汽车产量会同比下降,畅销品牌在供给不足的效应下,会带动竞争企业的产品需求;
3、健康监测类配置装配率大幅提升;
4、新车销售在疫情期间受到压制,但疫情结束后会集中释放,迎来销售高潮,预计对2020年的销售影响不大;
5、基于线上体验、购车的新零售模式迎来发展机遇,售后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小微服务企业生存更加艰难;
6、无车家庭的首购需求会增加;
7、共享出行短期内受到压制,会导致新能源汽车在营运领域的推广;
8、汽车海外投资项目受到轻微影响。
除此以外,受疫情影响,很多新能源汽车会议将会延期举行。原定于3月19日召开的第五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峰论坛暨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具体召开可能会延期举行。
另外,据多家专业研究机构预测,整体乘用车(传统燃料+新能源车)的需求面临严峻考验,具体冲击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周期与效率,正常销售预计从3月至少推迟2个月至5月份开始,如3月底疫情有效管控,预计全年乘用车终端销量下滑300-400万辆,同比下滑15-20%,约为1670-1850万辆。就纯电动乘用车而言,疫情病例最高的前15个省份占总体市场销量84%,由于疫情和开工延迟影响收入预期,消费者对乘坐网约车和出租车等共享出行工具有安全担忧,预计纯电动运营车辆、A00和A0级等家庭增购需求均将明显下降,预计全年纯电动乘用车减量10-16万辆,预期销量从89万辆下降到73-79万辆,同比下滑12-15%。
针对出租车/网约车、对私市场的具体影响如下:
出租车/网约车大面积停运导致增换购需求暂缓。受疫情影响,株洲、太原、西安、宣城等30余个城市已明确短期叫停出租车/网约车运营,且明令停运城市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仍在运营出租车/网约车的城市也在非常时期加强防控,运营车辆数量大幅减少,且由于各地限制外来人员,在滴滴平台上原本不足150万专职网约车司机,将随着招聘难进一步加剧“司机荒”,租车公司和司机收入均面临断档。
线上办公不利于大客户订单成交。出租、网约等对公市场有着高定制化、需求复杂、议价流程特殊等特点,线上办公和隔空沟通对大客户销售业务具有极大限制,短期内将直接影响大客户销售成交。
共享出行需求大幅减少。为控制病毒传播,全国出行需求大幅下降,据百度地图数据显示,开工首日驾车出行同比下降86.7%。共享交通方式由于涉及人员接触、卫生防疫等问题,在疫区受到较强影响,预计一季度对共享出行的信任程度大幅降低,订单将骤减。全年新能源出租车和网约车需求预计下降4-6万辆,从27万减至21-23万辆。
4S店延后开工影响对私销售。全国约2万多家、超过85%的4S店延迟开工,北汽新能源的大部分经销商自1月下旬以来没有任何进店客流和终端成交,直接影响对私销售。从2019年新能源车的对私消费结构来看,以低收入群体首购为主的A00级车占45%;以限购限行城市为主,A0/A级车为主的家庭增购需求占38%,疫情冲击的批零和服务业直接影响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预期,而家庭的再购需求也会受到一定抑制。各车企虽然在开展网络零售模式(线上看车、线上选车、在线交易),但由于汽车本身的商品特性及传统消费习惯,预计不会对实体终端的影响起到实质改善。综合分析纯电动车的对私销售将减量约5-10万辆,从50万辆减至40-45万辆。
充电桩审批建设暂缓也将制约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销售涉及充电桩建设、电网电缆铺设等社区/停车场配套设施服务,而疫情影响使以上手续办理、建设进程暂缓,也成为不利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
来源:腾讯网·企鹅号